本篇目录: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六)初步酝酿格律诗的南北朝
1、谢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玄言说理的方式结尾,当然除了诗的结尾,有时候中间也会插入,如“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但其“山水+玄言”模式,确是最显著的特点。
2、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一。唐诗在格律、音韵、意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格律诗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顶峰。
3、清代的虚假“中兴”清朝诗歌作品、作者数量巨大,滥作之多,触目惊心,代表人物,乾隆帝。后期有龚自珍等人,诗作不佳。清代词作较多,有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作品很多,号称中兴。然缺少佳作,内容无聊,境界不高。
4、诗的起源 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5、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即格律诗。近体诗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6、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
近体诗的声律定型
1、所以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不久,杜审言和沈、宋等人即把句中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和各联间平仄相粘的律法,成功地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体式的定型。
2、近体诗的平仄规则:近体诗押韵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4、平仄是近体诗(格律诗)最基本的要求。格律诗对句中平仄的要求比较严格,最基本的规则是要求使用平仄交替的句式。
5、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近体诗的声律:汉语是有音乐的语言,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歌的演变过程
1、明代初期,诗歌复兴,代表作家刘基、高启。明朝中期,台阁体、前七子、后七子相继兴起,作品多为歌功颂德、复古、学习古人等。明后期诗歌成就不高。
2、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3、上古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就这样有了人类,也就就有了语言,语言就是最早的诗,每一声称呼,每一句语言,都是最古老的诗,所以诗歌的发展最初是从语言到文字演变而来。历史记载《诗经》和《楚辞》时期。
4、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个时期,人们通过口头和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元曲:元朝时期,元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元曲以戏剧表演为主要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总之,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丰富的过程。
什么是近体诗?有何特征?
1、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
2、近体诗是指唐朝晚期以后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近体诗的定义 近体诗是一种在唐朝晚期以后兴起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格律严整、韵脚规范,每句与上下文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它与古体诗和律诗不同,是中国传统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3、所谓近体诗指的就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韵律和字词间的平仄关系所作的诗,它的特点在于对仗工整、音律朗口,表达流畅。赏析近体诗我们可以从情感和文采两个方面出发,体会作者的个中才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简述近体诗分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