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2019天津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内化过程
第三阶段:内化。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这意味着把外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行为归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成为自己品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便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成长。
习俗水平,从服从外在转向服从社会习俗。 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维护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培养学生品德持续时间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品德会反复,又犯老毛病;培养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启示教师要有耐心和长期计划,要常抓不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教育心理学模块高频考点,出题方式多为客观题。科尔伯格将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评价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所学对事物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是认知领域的最高等级。牛刀小试 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概括出《孔乙己》的故事情节。这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 )。
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
1、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品德的学习阶段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题型出现较多。品德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2、(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3、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又称为权威阶段。
4、【答案】:B,D,E 道德形成过程经历了层次递进的三个阶段,依次是:依从、认同和内化。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是否正确?
1、【错误】【精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依次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
2、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精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依次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 34 总结性评价不利于制订新的教学目标。
3、【正确】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品德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在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和接受中形成和发展的,并最终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过程。在内化的过程中,个体经历了对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
4、【答案】:C 解析: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依从、认同和信奉(内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