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劳勤学网

袁隆平的实验过程(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

本篇目录:

袁隆平故事简短袁隆平故事简短范文

1、关于袁隆平的故事篇1 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2、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当然也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袁隆平的第一块实验田在安江农校,在该校的中古盘7号田内。1968年4月30日,700多株不育秧苗,被袁隆平与助手们小心翼翼地插入这块田中。

袁隆平的实验过程(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图1

3、袁隆平为国富强而奋斗的故事简写如下:1974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破土而出。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约8000万人口,为中国人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

概括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袁隆平顶着烈日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杂交稻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袁隆平找到了。

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1980年10月,攻克了制种关 。

袁隆平的实验过程(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图2

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一场“绿色革命”。袁隆平说:“我很赞赏八个字,那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汗水意味着实干,勤勤恳恳地去干;灵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实干的升华;机遇就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的需要。

袁隆平同志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他于1964年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指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 并提出通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

袁隆平给我国做过哪些贡献?

1、袁隆平的三个最大贡献是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杂交水稻的研发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他成功研发出第一代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袁隆平的实验过程(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图3

2、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

3、袁隆平的杰出贡献:开创了水稻杂交的先河。袁隆平最主要的功劳就是开创了水稻杂交的先河,给杂交育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指明了方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也给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带来了希望。

4、袁隆平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

5、袁隆平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培育杂交水稻品种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些品种通过优良的基因组合,具有生长旺盛、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为中国及全球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6、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如下:第一点 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如下: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 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艰辛奋斗培育的杂交水稻,20多年来累计增产5亿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他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荣获中国首届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年9月19日,中国农业部验收组刚刚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

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西方舆论的压力 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袁隆平通过什么实验成功地繁殖了第一代雄性不育稻种?

有一天,在起伏的稻海里,一株叶茂根深、性状特异的雄性不育水稻出现在袁隆平的面前。他小心地把它拔了起来,放在试验盆里栽培,并小心地把别的水稻的花粉授入到一朵朵小花蕊里,进行人工杂交。经过精心培育,终于得到了数百粒种子,成功地繁殖了第一代雄性不育稻种,为他后来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提出三系法育种**:袁隆平系统性地提出了“三系法”育种思路,即通过选育出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来实现水稻的杂交育种。 **培育成功杂交水稻**: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并利用这一技术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