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华北平原形成过程
问题一:华北平原主要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形成的,包括山脚冲积扇,中部平原,滨海底平原 问题二:华北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华北平原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亿三千多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
以下是我小时候地理老师讲的:内力角度来讲华北平原地下是连成一块的,少有地震使地表变形。外力作用是远古时候发水,华北平原受黄河水冲刷而形成平原。~~~无语。
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黄河多次泛滥,南北摆动,将大量泥沙堆积在地势低的地方,不断将海岸线向东推移,并连接了渤海中的一个大岛-即后来的山东半岛。
华北平原知识点:位置:34°N~40°N,114°E~120°E 范围: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风沙成因:气候干旱,尤其冬春季节;距离西北沙源地较近;植被覆盖不良等。治理措施:建设防护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地理)地震的形成过程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的简介: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
地震的原理和形成过程: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阶段、断层滑动阶段、能量释放阶段。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地震的形成: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高中地理地质过程描述类
丹地貌形成过程如下:在长期的地质风化作用下,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所产生的胀缩效应能够让坚硬的泥岩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为凹槽状。
高中地理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堆积-再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乞力马扎罗山的形成 大约在两千五百万年之前,在地壳断裂造成东非大裂谷的时候,地壳的大幅度抬升和岩浆的猛烈涌动,在裂谷两岸形成一系列火山。其中最高者就是乞力马扎罗山,大约形成于七十五万年之前。
褶皱山两个板块相互推挤,地壳会弯曲变形抬升,形成山脉。火山山岩浆从地球深处岩浆仓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射出的熔岩、火山灰和岩块形成高高的火山锥。断层山地球板块互相碰撞,使地壳出现断层或裂缝,巨大岩块受挤上升。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高中地理,请写下过程,谢谢
1、(1)16小时;4:00;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弧ABC内为夜半球,AB弧为昏线,100°E地方时间为0时,A地地方时间为20时,日落。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A地的昼长即日落时间。
2、①地正午太阳高度75°,白昼长于12小时,①地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是30°。③地出现极昼,并且子夜太阳高度大于5°,说明③地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超过80°。
3、第北京时间使用东八区的区时,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的经度75°E,在东5区,比北京晚3个小时;第二,发生地震的地区与马累的纬度相当,并且距离赤道很近,经度差是99-75=24度。
4、第3题选B。从图可以看出,北半球随着纬度升高,日出越来越早,说明昼越来越长,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晨线与70°N相切,所以直射点是20°N。第4题选B。
5、D 该图是太平洋板块图。甲处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乙处是海洋板块张裂地带;丙处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地带。
6、答案B中α1=α2,可以确定日期是二分日,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落于正西方向。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用文字描述
大气受热过程:辐射收支平衡:地球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这个能量在地球的大气层和地表之间发生吸收和辐射。这构成了辐射收支平衡。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被地表吸收。
两大来源: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和直接来源:地面辐射。三大过程:太阳暖大地 (在此过程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削弱作用包括:反射、吸收和散射3种方式。
高一地理湘教大气受热过程如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环节:地面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以及大气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热量交换。地面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对大气温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大气受热过程知识点如下:大气受热过程的能量两大来源:①太阳辐射(短波辐射)②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太阳暖大地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削弱作用包括:反射、吸收和散射3种方式)。
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的过程为:(1)太阳暖大地。太阳射向地球的短波辐射,经过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了地面,地面吸收后升温。(2)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地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上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接受地面辐射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描述挪威峡湾地貌的自然地理过程
、冰川期,在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川刨蚀地面,形成( U 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如下:峡湾的形成过程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
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海浸、水侵、冰蚀、地质塌陷、山脉延伸等几种原因。实际上大多数的峡湾都是由几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单独由某一种原因形成的较少见。以峡湾之国挪威的峡湾为例。
问题二:挪威峡湾地形的成因 峡湾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成过程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
峡湾是挪威最具特点的自然环境,如果说峡湾是挪威的灵魂,那毫不为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描述地理过程的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