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颅骨和脊柱的发育及骨化中心
1、(二)脊柱的发育 新生儿时仅有轻微后凸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12个月)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前凸。6~7岁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自然弯曲为韧带固定。
2、坐、立、行姿势不正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畸形。
3、小儿骨骼发育包括: 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脑的发育而长大,可通过头围和囟门大小以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
4、骨发育过程中,首先骨化的部位称为骨化中心。骨化从此处开始,然后逐渐扩大,最后完成全部骨化。
5、膜内成骨 见于颅骨和面骨。最初间充质细胞先形成纤维膜,膜内有血管。间充质细胞分裂增殖,演化为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和纤维,基质吸收血中钙质,将细胞包埋在钙化基质中变为骨细胞成为骨化中心和骨化点。
6、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以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到10岁左右,8块腕骨的骨化中心才出齐,13~16岁才完全骨化。随着动作的发展,逐渐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骨盆是由髋骨与脊柱下部的骶骨和尾骨围成的骨性腔。
成对脑颅骨包括___和__
1、成对的脑颅骨包括颞骨和顶骨,其详细内容如下:颞骨位于头部的两侧,主要分为鳞部、鼓部和岩部。
2、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颞骨。属于颅骨中的脑颅骨,共两块,左右各一。位于头颅两侧,并延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部,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3部分。
3、成对的脑颅骨是(顶骨 )。为成对的脑颅骨,外隆内凹的四边形扁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外面中部稍下方,有自前向后的两条弓状线,上方的称上颞线,为颞筋膜的附着处;下方的称下颞线,有颞肌附着。
新生儿颅骨有哪些特点
1、新生儿颅的三个特点分别是:脑颅远远大于面颅、囟门未闭合、新生儿颅呈五角形等。
2、① 特点 婴幼儿的骨骼含蛋白质多,磷钙少,所以柔软,弹性大,硬度小,受压容易变形弯曲。②保育方法 培养婴幼儿的正确坐姿,注意婴幼儿钙,磷,维生素的摄取。坚持户外运动来刺激骨骼的发育。
3、其中,颅骨共有6块骨头组成,新生儿的颅骨是比较柔软的,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存在缝隙,并在头的顶部和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4、新生儿的脑颅远远大于面颅,其比例约为8:1,而成人约为4:1。许多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有膜连接,这些区域称为囟。其中重要的有额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
5、新生儿颅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没有牙和牙槽,鼻窦未发育,故口、鼻显得很小,因此,新生儿脑颅远远大于面颅,两者比例为8:l(成人约为4:1)。
6、头部特点新生宝宝的头部大约要占出生时身长的1/4。新生宝宝的颅骨由柔软的组织连接,以便头部可以顺利地通过产道。
颅骨发育与囟门闭合
人的颅骨共有6块骨头组成。宝宝出生后,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存在缝隙,并在头的顶部和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囟门闭合的早迟时衡量颅骨发育的主要内容。闭合过早或过迟均为生长发育异常的表现。中医把囟门突起称为囟填,囟门凹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为解颅。囟门晚闭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呆小症及生长过速的婴儿。
囟门虽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婴儿的健康状况,不但每个医生在检查时不能忽视,就是年轻的父母平时也应定期观察。囟门的形成人的脑颅是由形状不同的八块扁骨所构成,颅顶则由额骨、顶骨和枕骨组成。
囟门迟闭可能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宝宝的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俗称“方颅”,严重时呈现马鞍状头,头围增大。呆小病囟门迟闭也可能是呆小病的症状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头骨发育过程图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