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 1、下渗的影响因素
- 2、渗润阶段的特点
- 3、入渗的入渗过程
- 4、土地渗透有哪几种基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 5、有谁有关于,城市土壤的下渗机制的资料
- 6、入渗的一般过程
下渗的影响因素
1、影响下渗的因素有:降雨强度、地面植被度和植被种类、土壤物理特性、温度和水质等。
2、下渗的影响因素: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地形地貌,其详细内容如下:土壤性质:土壤的性质对下渗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土壤的孔隙率、渗透系数和含水率等参数都会影响下渗。
3、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1。植被覆盖程度。2。地表的覆盖物渗水性好坏(如喀斯特地貌很容易渗水)。3。人为因素。比如城市街道,建筑物,生活垃圾的堆积。4。温度(包括5,气温)。 0度以下当然不下渗。5。
4、下渗是指水分从地表逐渐渗入土壤层和岩石中的过程,影响下渗强弱的因素有以下一些主要因素: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质地,这将直接影响水分的下渗速率。比如砂壤土的下渗能力较强,而黏土则相对较差。
5、影响下渗的因素:降水强度大小、降雨时间长短、地形坡度大小、植被覆盖状况、地下是否有冻土层。
渗润阶段的特点
【答案】:①渗润阶段。在分子力的作用下,下渗的水分被干燥土壤颗粒吸收而形成薄膜水的阶段。②渗漏阶段。在毛管力、重力作用下,下渗水分沿土壤孔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孔隙直至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
对干燥土壤,渗润阶段非常明显,起始下渗率很大。②渗漏阶段,下渗的水主要在毛细管引力和重力作用下,在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中移动,并逐步充填空隙,直到孔隙充满水。这一阶段下渗率迅速递减。
入渗过程按水分受力状况分为3个阶段:①渗润阶段。水分受分子力作用呈土粒吸附的薄膜水,直至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分子持水量为止,此时下渗强度较大;②渗漏阶段。
在渗润阶段,土壤含水量较小,分子力和毛管力均很大,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此时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大,以致初始下渗容量很大。而且由于分子力和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快速减小,使得下渗容量迅速递减。
入渗的入渗过程
1、首先,明确一下土壤入渗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土壤入渗是一个物理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很多土壤物理学家提出不同的公式来模拟入渗过程。
2、大气降水落到地面之后,一部分水分通过蒸发蒸腾返回大气中,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3、表 17 河流入渗室内模拟试验 ( 先加蒸发温度后室内温度) 数据表 需要说明的是该试验仅代表常年有水河流的入渗情况。对于间歇性河流,由于河床下包气带水分的急剧变化,使其蒸发耗散的水量显著增大,导致河水入渗补给量大为减少。
4、试验中的入渗试验时间取90 min,个别具有特殊目的的试验延长到160 min。在进行入渗试验时,除了测定入渗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外,同时测定入渗土壤的剖面含水率、土壤容重、地温剖面分布、气温、灌溉水温。
5、在浑水灌溉及暴雨径流形成时,泥沙沉积所形成的致密层改变了土壤入渗的性状,土壤入渗能力将主要由表面土壤致密层控制。伴随入渗土壤中空气被禁锢,含沙量不同时,入渗过程中禁锢土壤空气压力对入渗的影响也不同。
土地渗透有哪几种基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1、排水法:适用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壤,如砂质土壤,该方法是将水倒入土壤中,让水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变得饱和。灌溉法: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土壤,如粘质土壤,该方法是通过灌溉将水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使土壤变得饱和。
2、[1] 即土壤对地表水的渗透能力。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性状之一。决定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湿度、剖面构型等因素。一般质地较粗、结构性好、孔隙较大、湿度较小的土壤,渗水比较容易,透水性大,地表径流量则减少。
3、地面水:这是存在于地表面的水,如沟渠、河流、湖泊和沼泽中的水。地面水可由雨水、融雪等形成,其水量和水质会因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而异。
4、确定了地区的渗透系数范围后,下一步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渗透系数。具体方法如下:确定地区土壤类型和含水量: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土壤类型和含水量。
有谁有关于,城市土壤的下渗机制的资料
土壤特性的影响 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和土壤前期含水量。土壤透水性真好,前期含水量越小,下渗能力越大。透水性与土壤的质地、孔隙的多少与大小有关系。一般来说土壤颗粒越粗,孔隙直径越大,透水性越好,下渗能力越强。
土壤性质:土壤的性质对下渗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土壤的孔隙率、渗透系数和含水率等参数都会影响下渗。孔隙率越大,渗透系数越大,含水率越高,则下渗越快。
土壤水分补给:下渗使得降雨中的水分能够渗透到土壤中,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储存量,为植物提供水分供应和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水分循环:下渗过程有助于将水分从地表引导到地下,进而形成地下水资源。
影响下渗的因素有:降雨强度、地面植被度和植被种类、土壤物理特性、温度和水质等。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渗入土壤中的水量,称为下渗率或下渗强度。水在土壤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从地表渗入地下的运动。
入渗的一般过程
数百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大田土壤入渗过程一般可在90 min内达到相对稳定,所以选择90 min累积入渗量(H90)作为反映土壤入渗能力的指标。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之后,一部分水分通过蒸发蒸腾返回大气中,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入渗过程中分时段记录时段入渗水量,根据土壤入渗的一般过程,入渗开始后的8 min内,每分钟观测一次,10~15 min内,2~3 min观测一次,15~60 min内,5 min观测一次,60 min以后,10 min观测一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土壤下渗三个阶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