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统觉,统觉团,观念团和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阶段:联想。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为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域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他还指出兴趣是统觉的重要条件。
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提示:讲授新教材;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上,此时意识阈上的观念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从而更容易唤起原有的观念并争取到新的观念。
统觉理论的通俗说法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基础。统觉论,心理学术语,是指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观念”。各种观念的形成及其运动决定人的意识的全部内容。
康德把“统觉”理解为一种纯粹理智的认识形式,认为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的统一功能,由它建立起“对象”的客观性。康德认为自我意识的绝对统一性是一切客观性的最高条件。
“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上,此时意识阈上的观念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从而更容易唤起原有的观念并争取到新的观念。
赫尔巴特是怎么解释“统觉”的?
关于“统觉”,赫尔巴特解释为:统觉是指儿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的过程。当人们注意一个事物时,心灵(实在)便与互相认识的事物(实在)发生作用,形成观念,这是单个观念。
统觉理论的通俗说法:统觉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它主要依赖于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统觉”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统觉”(apperception)一词内最初是由莱布尼兹提出的。
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基础。统觉论,心理学术语,是指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观念”。各种观念的形成及其运动决定人的意识的全部内容。
(1)统觉。在赫尔巴特看来,人的心灵是宇宙中无数“实在”的一种,它与其他“实在”发生关系,便产生“观念”。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观念的不断变化,构成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
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统觉的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