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劳勤学网

推求单位线的过程(单位线推求流量过程)

本篇目录:

单位过程线怎么画

单位过程线画法如下:单位过程线是指单位时段内均匀落到流域上的单位净雨量在出口断面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单位时段可以取1小时、2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其标准为在此时段内净雨强度分配得比较均匀。

如果流程图模板中某一个图形颜色不好看的话,想要修改该怎么做,使用鼠标选中这个图形,在流程图软件右上角的“样式”工具中就能修改了。

推求单位线的过程(单位线推求流量过程)-图1

点击选中刚才绘制的实线箭头,然后点击“线条样式”,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点击选择“虚线”。如图所示,在Word流程图中成功绘制虚线(带箭头)。接着,点击“文件”,然后点击“下载”,在级联菜单中点击“PNG图片”。

打开word,点击插入。选择形状。找到流程图一栏,选择合适的形状。接着便能直接在word上进行绘制。重复制作多个流程图。接着在形状中选择线条。将流程图进行连接,全部链接后形成框架。

下面是累积雨量过程线的画法: 整理降水数据和径流数据,保证两者之间时间轴相同。 将径流数据设置成折线图或者散点图。 将降水数据设置成柱状图,投影到y轴副坐标轴,并反转坐标轴。

单位线的概念的提出

自30年代初L.K.Sherman提出单位线概念和М.А.Велпканов由径流成因提出等流时线概念,到50年代末J.E.Nash根据流域蓄泄关系推出瞬时单位线后,就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线性时不变的流域汇流理论。

推求单位线的过程(单位线推求流量过程)-图2

年,美国人C.O.克拉克把这一概念用于单位线的推求中,提出了“瞬时单位线”一词,但他未得到瞬时单位线的数学表达式,而是将面积-流时曲线经过一次调蓄演算后作为瞬时单位线。

年由美国L.R.K.谢尔曼提出。时段单位线最好用降雨时空分布比较均匀,净雨历时较短,降雨强度较大的单独洪水资料推求。

至此, 应用水文学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至50年代, 应用水文学进一步发展。

单位线从1932年L.R.K.谢尔曼提出以来,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根据现代的线性系统理论,可以把单位线定义为线性系统的单位脉冲反应,即对系统输入一个脉冲所造成的输出过程。

推求单位线的过程(单位线推求流量过程)-图3

年F.F.斯奈德提出了综合单位线。一般先进行单位线的单站综合,然后进行单位线的地区综合,供推求无资料地区单位线应用。①单位线的单站综合。

经验单位线法中,单位净雨深通常去多少毫米

时段单位线的径流深为h=6Δt∑q/F=6×6×158/341=10mm,无误;总的地面径流深R=6Δt∑Q/F=6×6×791/341=50.2mm,等于地面净雨深,正确。

单位净雨量通常取雨深10毫米;单位历时可以是一个时段如1小时、3小时、6小时等,也可以是瞬时,即净雨历时趋于无限小的情况。相应于前者的单位线称为时段单位线,相应于后者的称为瞬时单位线。

单位线推求方法主要有试算法、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等,数值法推求结果经常出现锯齿或负值的局部不合理现象,而试错法不能保证结果最优,这两大对立矛盾一直困扰实践应用中单位线的推求。

净雨量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单位过程线的基本假定

1、时段单位线的两个假定 (1)倍比假定。如果单位时段内的地面净雨深不是一个单位,而是N个,则它形成的流量过程线,总历时与时段单位线底长相同,各时段的流量则为单位时段的N倍。(2)叠加假定。

2、单位净雨量通常取雨深10毫米;单位历时可以是一个时段如1小时、3小时、6小时等,也可以是瞬时,即净雨历时趋于无限小的情况。相应于前者的单位线称为时段单位线,相应于后者的称为瞬时单位线。

3、单位过程线画法如下:单位过程线是指单位时段内均匀落到流域上的单位净雨量在出口断面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4、这些因素使得各次洪水在汇流过程中,因汇流速度及流域调蓄作用的变化而破坏了单位线的线性假定。由于单位线是一个经验的方法,处理非线性变化只能作出经验改正。

单位线怎么折合径流深

应该是 折合径流深=平均径流模数×时间(1年=(365*24*3600 )s秒),与区域面积无关。

若时段为Δt(s),平均流量为Q(m^3/s),流域面积为A(km ),则径流深R(mm)由下式计算:R=QΔt/1000A。年平均径流深则为径流深的多年平均值。我国河川年径流总量为 27115 亿立方米,折合径 流深 284 毫米。

时段单位线的径流深为h=6Δt∑q/F=6×6×158/341=10mm,无误;总的地面径流深R=6Δt∑Q/F=6×6×791/341=50.2mm,等于地面净雨深,正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单位线推求流量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