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劳勤学网

阿司匹林发现过程(阿司匹林的发现者)

本篇目录:

谁能介绍阿司匹林的成分,作用,药理以及当年怎么发现的?

1、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理作用及应用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

2、阿司匹林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为乙酰水杨酸,为水杨酸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为解热镇痛,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药物介绍: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发现过程(阿司匹林的发现者)-图1

3、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

4、【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 化学 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阿司匹林发明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1、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制备方法为: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

2、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

阿司匹林发现过程(阿司匹林的发现者)-图2

3、在对这种物品命名的过程中,他们认为应该在药名中反映它与绣线菊的关系—于是,阿司匹林(Aspirin)就诞生了:A代表了乙酰,spir是绣线菊(spiraea)的前四个字母,in则是拜耳公司特有的、在每一种药名上加的后缀。

阿斯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是如何发现的

year 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1827 year,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

那我们来看看阿司匹林的发明历程吧,19世纪20年代,瑞士科学家从一种植物的叶子里提取了水杨酸有镇痛解热的功效,但是对食管和胃部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人们并没有发现他的医学价值。

首先,孕妇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妇是越来越多了,孕妇感冒或者发烧时,如果服用阿司匹林的话,阿司匹林会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畸形、胎儿出血甚至胎死宫内。

阿司匹林发现过程(阿司匹林的发现者)-图3

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当与碳酸氢钠同服时,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则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司匹林的发现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