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七年级下生物学习检测尿的形成和排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
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推测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 :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P80图:肾脏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肾的组成和功能:肾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又由 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1,通过讨论和交流:食物来源.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ABO血型。 3。导学1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学习目标】 1,把清水注入上腔静脉.导致近视和远视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生理学理论指导:排尿反射
1、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位中枢能对脊髓初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臻完善,对初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遗尿现象。
2、说明基本的排尿反射与排便反射可以脊髓中枢内完成。在脊髓高位离断的病人,脊休克过去以后,也可见到血管张力发射、发汗反射、排快活反射、勃起反射的恢复。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3、测定肾清除率不仅可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还可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推测肾小管的转运功能。
4、正反馈的特点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意义:加速生理过程。
如何用生理学知识来改变尿量的生成,并阐述其变化的机制?
1、大量饮水后体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增加,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致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尿量和尿质的改变 (1)少尿或无尿 患者尿量迅速减少,多数出现少尿(尿量少于400ml/24h)或无尿(尿量少于100ml/24h),其发生机理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阻塞及原尿回漏等因素有关。
3、如下:目的要求 学习用输尿管插管法或膀胱插管法记录尿量的方法。观察几种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基本原理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管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4、 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机制: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加之肾小球血浆流量也增加,滤过率增加,尿液生成增加。② 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尿量减少。
5、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因为大量液体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内,血液迅速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加,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因此,尿量增加。另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简述排尿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